www.88pt88大奖娱乐-综合: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课程开发

日期:2011-5-10 10:45:00 点击数:12407 

历史组  江文

课程(curriculum)是课程论的核心概念。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朝。孔颖达对《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作疏为:“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的依法制”①(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6),我认为这已在一定程度上谈到了课程的三个特质,即课程是神圣的、具有强制性的和由具备才德之人来实施。在西方,课程是从拉丁文(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原意是“跑道”(race_-course),根据这个词源,课程被定义为学习进程。关于“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培训(curriculum for school-based training)”这一名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源于美国和英国。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校本培训是实现校本培训目标、执行校本培训课程计划和落实校本培训任务的途径。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专业化人才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含义,二是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结构,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开发。

第一节    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的含义

一.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的概念

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瞬息万变,国际、国内竞争如火如荼,国际合作、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不可回避,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急需人才的补充;同时中国面临独子时代的教育困惑,一方面家长高投入,期盼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孩子受诸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接收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成熟的年龄愈来愈早,急需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怎样破解教育难题、提升我国人口素质呢?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中国发展在教育,教育发展在教师。由此,教师素质成为制约民族命运的瓶颈,现实中教师知识结构的老化、教育理念的落后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怎么解决教师的素质问题?我认为开展校本培训,设置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解决目前供需矛盾的良好途径。

对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课程的理解:

第一、校本培训课程依托于大的政治经济背景,植根于学校现有物质文化环境,也吸收校外文化成果。与培训院校和培训机构的集中培训课程注重理论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相比较,校本培训课程则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充分体现学校明晰的办学理念、较详尽的发展规划,突出学校特色。同时,也充分吸收校外文化成果,特别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教育成果。

第二、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教师是组织者、参加者、受益者。校本培训课程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校本培训课程尤其注重教师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教师论坛、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自修反思、情境体验、岗位练兵、观摩教学、结对帮扶和总结提高等。因而,校本培训课程注重教师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是教师的反思、“觉醒”过程。

第三、校本培训课程是用来研究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问题和需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以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为核心,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根本目的。追求实用是培训的关键。校本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在新课程已经展开、我国当前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过大,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国情,适应多层次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求。

二.校本培训课程的特点

1.针对性

 校本培训课程是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不外乎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我们对教师素质的衡量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

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应达到的标准,即国家规定的教师学历标准和在专业方面的知识含量、从事本学科科学施教的能力、自我学习和指导学生正确学习的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实践应用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以及自我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与能力。这一点是我们教师素质的薄弱点。为改变此现状,就应该加重专业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可以明确规定进行教育专业学习的年限限制,投入教育实习和实践的时间和经历,规定不同教育专业课程的最低学习时间(最低学分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该达到的广博度等;专业精神包括道德标准和个性心理、事业心、责任感、心理健康、进取精神、良好的人生态度和创新意识等。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决定教师行为的主要不是教师的业务素质或智能,而是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尤其是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必备的,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更应以为人师表的姿态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有教无类”,才能树立平等和公正的教育观念,才能关心所有学生理智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如果缺少这种职业道德意识,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就不应该拥有培养下一代的权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这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应该是我们教师素质保证的基础。

2.自主性

校本培训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课程。校本培训课程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校本培训课程要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主导,以高素质、专业化和富有教育创新能力为总目标,充分反映教师的实际,给教师以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因此,校本培训课程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充分尊重教师的需要,为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开辟广阔的空间,为教师展示自我和专业化成长创造条件。

3.实践性

校本培训课程是以突出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主的课程。首先,课程内容是以教师的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为基础开发和利用的,而并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校本培训课程强调引导教师开展丰富多才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其次,培训形式主要体现在实践中学习。校本培训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教师的亲身经历,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教师通过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把教师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反思总结等作为重要的培训实践活动。再次,校本培训课程   是动态中的实践。已有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必须接受新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随着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不断丰富和完善。

4.兼容性

校本培训课程是立足校本实际基础上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课程。 在课程目标上,校本培训课程考虑教师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于时代对教师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与时俱进,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教育创新能力发展为总目标。在课程内容上,校本培训课程面向教师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教师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广博和包容性。校本培训课程的内容因教师所处的社区背景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体是多元的。只要与教师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教师主动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课程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兼容性特点,是其它课程所不具备的。在课程实施方式和过程上,校本培训关注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培训过程与结果也是多元的和包容的。

5.原创性

校本培训课程强调教师参与,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客观的说,校本培训课程的价值体现,是在教师亲历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的。教师参与培训,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通过对过程中体验进行反思,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不断地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精神世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校本培训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是原创的。

三.校本培训课程的价值

1.关注教师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报告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行了级别划分,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奖励。这三个级别是:(1)教员(Instructors),指初入社会的文理学院毕业生,没有或很少经过教育专业训练但愿意从教的人士。(2)专业教师(Professional Teachers),他们拥有硕士学位,不仅是学科专家,同时也是本学科的教学理论专家,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终身专业教师(Career Professional Teachers),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做出优异成绩,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证明是合格的专业教师并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以授予他们以最高级别的教师职称和证书。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大致划分为新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三个阶段。新教师也称初任教师。这一时期,教师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生活经历与专业经验两方面。因此,他们特别关注自己专业发展的中“专业技能”——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视此为自己胜任教育职业的最低要求,其目的是求得站稳教学的岗位。在这个阶段,教师急于寻求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努力学会维持课堂纪律,关注自己是否能被学生喜欢,他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普通教师指的是初任教师稳定下来后的教师。教师以迫求“专业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为重点。这些知识虽然在职前阶段也学到了不少,但与中小学所用教材中所蕴涵的知识存在差异,甚至许多知识在职前学习中没有学习过,需要教师再学习。尤其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知识与信息时代更是如此。骨干教师指的是胜任教学后比较资深的教师,他们不再受外部评价和职业升迁的影响,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从关注教学任务转到关注学生的需要,社会需要上来。他们能够自觉地依照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清醒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发展,他们对教学的本质及其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能以较全面、较长远的眼光看待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形成自己独到的经验与见解,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示范性。

教师的一般发展变化历程,可以为我们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带来依据。

2.关注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服务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因此校本培训课程既要为教师发展服务,也要为学校发展服务。校本培训课程除了根据教师发展确定校本培训课程的方向外,还要根据学校的半学理念、发展来规划校本培训课程。使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从学校发展与校本培训的关系来看,学校发展中的办学理念及其理念知道下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任务与校本培训课程颇为相关。办学理念是学校决策者与教职员工长期同舟共济、共同形成的对学校发展所作的理性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支配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办学的特色,当然也决定校本培训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办学理念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办学理念要深入人心,体现在学校的管理、课程、教学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校本培训课程只有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校本培训课程实施使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才能坚持正确的学校发展目标,实施学校发展战略,完成学校具体的发展任务,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3.关注教育教学中的个案,为教师解决问题排忧解难

校本培训应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核心的培训。常见的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一是教师所教专业知识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如果教师专业知识有欠缺、不深刻或老化,就有可能在教学中出现问题;二是对学生的思维认识问题。对学生如何学习的认识,只影响到我们的教学。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就难以因材施教。三是教学管理问题。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哪里,是教师学习的首要一步。那么教师如何认识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呢?从教师个人来说,应从学生经历的视角、教学实践者的视角、同事交流的视角、学生家长的视角和文献的视角等方面来反思检查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找准问题,就要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学校方面来说,要在经常性校本培训活动中,帮助教师分析产生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哪些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校本培训相关课程,并为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节    校本培训课程的结构

一.校本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目标、实施目标的步骤与时间、校本培训课程开展的形式和检测效果的手段与方法等。各构成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任何一个构成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校本培训课程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开发校本培训课程务必注意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1.课程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促进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围绕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学校88pt88.com大奖娱乐官方网站而努力。在构建校本培训目标的过程中,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相对比较宏观、抽象,如建设更加合理的88pt88.com大奖娱乐官方网站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等等。

而具体目标则必须具体、可操作,并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具体目标是总目标分解出来的,并不是每个具体目标都针对每个个体,但每个个体都能与具体的培训目标相对应。这样可以使每个教师都能参加校本培训,同时,又能实现满足个体不同需求的不同培训。

目标可以是年度划分,这就是校本培训的阶段目标。具体目标更可以按照教师的不同类型和要求而划分,在培训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同类型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对于老教师尤其是高级教师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的校本培训要体现提高他们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的能力与行动。至于中年教师,在培训中要围绕激励他们的教学创新精神和创新教学能力而开展,至于新教师的培训就要针对提高他们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践能力和教育艺术水平等而展开。

目标要有一定的可测量性、可实现性和明确的针对性,确立目标的关键是目标要符合学校实际,与学校中的每个教职工相关联,可望且可及。

2.实施课程目标的步骤与时间

建设优质的学校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同时,培训不可能是短暂的,也不可能即时产生效果,培训要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实施培训目标上要采用分步走的思路,要有时间上的保证。强调步骤与时间,就能突出培训的有序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培训的活动不单是知识的学习,或者技能的训练,培训活动效果的转化需要教师的实践。

从具体目标来看,步骤和时间在整个框架内也不一定需要统一。可以根据内容和受培训对象的特点,为不同的目标确立不同的步骤和时间。在这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总之,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一要步骤清楚,二要时间有保证。

3.校本培训课程开展的形式

通过评估学校及其教师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及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明确校本培训的内容。但如何将这些内容用恰当的培训形式体现出来,则是校本培训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说来,校本培训的形式有多种,如讲座、讨论、课堂观摩与评析、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校本培训的形式。但是,不同的形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培训内容,并不适合于学校中的每个教师。因此,培训形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以及不同的培训条件(包括时间等)而决定。一般看来,下列方法在校本培训中比较易于应用。

(1)讲座法。这是在所有教师培训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它不是校本教师培训中的最佳方法。所以在使用讲座法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时,要注意适当性,不能过多和过杂。讲座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有后续的活动或者要求。

(2)自学法。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实现

“四个学会”的同时,其自身首先应该做到这“四个学会”。因此,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培训并不只是培训者讲和受训者听的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中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所以,在校本培训的方案设计中,要考虑将自学作为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自学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不仅扩大了对培训的理解,也使校本培训中教师不离岗的优势得到了更大的体现。作为培训形式,自学也并不是教师随意的自学,而是有一定规范的自学,这在培训实践中要有明确的界定。

(3)观摩与考察。观摩与考察对于扩大教师的视野、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及在与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我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观摩与考察作为校本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突出观摩与考察的有准备性、有针对性和有后续性,必须将它们与观光或者游览等活动严格区别。

(4)研讨会。校本培训中采用研讨会形式,并不一定要强调研讨会的形式规范,而是要突出研究与讨论的气氛与特点。在校本培训中可以通过组织研讨会,将教师的自学、论文撰写和观点交流等更好地结合起来。研讨会可以以教师的自学为基础,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讲座与研讨会同时进行。

(5)行动研究。基于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行动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大力倡导中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今天,将行动研究作为校本培训形式更有实际意义。从目前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情况看,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教师培训中的行动研究结合在一起,则更可以体现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优势。行动研究可以是教师个体式的,也可以是教师群体性的。

4.检测效果的手段与方法

强调效果的检测是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一环。一般意义上说,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展校本培训,但是,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能力开展校本培训。所以,将校本培训看成是当前开展中小学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则学校要开展能够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的校本培训,其前提是,学校有开展校本培训的机构能力。从管理上说,学校是否存在这种能力,有待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机构对它进行专门评估与鉴定。这里不作展开。

所以,这里所说的检测效果是针对校本培训内部而言的。在校本培训的方案中,必须说明,对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效果要采取检测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参与检测的人员、时间、内容与方式等。可以由非受训的人员来承担检测任务,也可以由参与培训活动的教师自己承担,检测的时间可以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全过程,但重点是要关注人员投入的动机与态度、活动开展的过程、活动所取得的实际结果等。

就培训活动结果而言,它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是即时性结果,受训人员在培训结束之时的直接的、可显现的结果,如学会某项专业技能、掌握某些专业知识。这些结果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或现场操作演示显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员的当时感受来表现,如感到比以前进步了、感到很值得参加这次培训活动等。第二是持续性结果,即在实际工作中,将上述即时结果转化成更好的工作表现行为,如比过去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有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表现,班上学生的成绩比过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等,或者比其他未受过培训的同事进步快一些等等。第三是扩散性结果,受训者在培训以后对其他同事产生的影响,如将培训的内容介绍给了同事,其他同事主动向他学习,并希望得到有关培训等。总之,培训不仅为他个人带来了进步,也为学校或更广范围的群体带来某些好的变化。因此,在对校本培训的结果予以检测或者评价时,必需考虑到结果评价的不同层次,以更加科学而全面地评判校本培训的真正价值与作用。

检测的手段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阅教师的学习笔记、分析教师撰写的教学体会、观摩教师的课堂表现等;可以使用小组评议,对培训活动进行分析和检查;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对培训活动进行评估。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座谈会,甚至考试等(如果合适)都可以成为检测培训效果的手段与方法。

但无论如何,效果的检测不能是模糊的,或者是“暗箱”的。对于学校及其参与培训的所有人而言,对校本培训效果的检测(或者说评价)都应该是公开的、客观的。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课程的基本类型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有关“教师在多变世界中的作用”的论坛的重要议题就是“教师必须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解决好和教与学密切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而教?(2)教什么人?(3)在什么地方教?(4)教什么?(5)怎么教?(6)用什么去教?(7)用什么评价和怎样评价?(8)怎样改进教学和学习?上面8个问题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课程设置分类的依据。《明天的教师》一书中也指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把教学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知识,即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人际知识”的教学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独有的素质、价值观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新课程理念也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有如下5个特征:第一,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观点,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念支撑;第二,构建以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第三,具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第四,具有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与艺术;第五,接受专业养成教育和专业训练,参加一定的专业团体。

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有助于我们科学的选择和编排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方案和培训计划。由于校本培训课程受教学目的的变化和制约,以及传统教育观和学习观差异的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校本培训课程进行不同的分类,因而,校本培训课程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应设置如下内容:

 

案例:教师专业化校本培训课程内容分类示例


类别

课程名称

培训形式

考评方式

学时/学分

为什么而教

(职业素养)

现行教育政策与法规

研讨与交流

考试

6学时/1学分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什么人

(教育对象研究)

新的学生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6学时/1学分

新的教育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6学时/1学分

科学的德育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6学时/1学分

新的评价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6学时/1学分

新的教育价值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6学时/1学分

在什么地方教

(教育环境研究)

重庆教育现状

调查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区情教育

调查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重庆直辖后的教育

调查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什么(新课改学习)

新课标的学习

学习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参观课改实验区

观摩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用什么去教

(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手段学习)

新课程理念

研讨与交流

考试

10学时/2学分

现代信息技术

学习与交流

考试

10学时/2学分

课件制作

学习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用什么评价和怎样评价

(评价机制和手段研究)

新的评价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新的人才观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班主任工作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学生特长教育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怎样改进教学和学习

(教师发展行动研究)

新课程示范

学习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学反思

总结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学督导制度学习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师教学计划与总结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师徒结对制度学习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学习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骨干教师读书活动

学习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名师培养策略

研讨与交流

考查

10学时/2学分


教师专业化发展各类课程综合举例如下:

(1)为什么而教(师德修养)

①师德修养类课程的含义

教师是人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承前启后的中介和纽带,是一个社会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倾向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则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调节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或阶级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要求。师德具有崇高性、典范性、自觉性等特点。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思想、人格品质、敬业精神、知识水平、创新品格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声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师德修养类课程包括教师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

②师德修养类课程举例

例:“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课程

目的要求:本课程属于师德修养类。旨在帮助教师学习“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了解“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精髓,运用“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内容:

了解思想的理论来源:“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再发展。掌握“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强调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前提、以人为本是思想的核心。有机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教学思考:专题讲座与研讨相结合。全体教师必修。6学时,1学分。

(2)用什么教(新理念研修)

①新理念研修类课程的含义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想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念,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要求的重要方面。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已经开始实施。如果教育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可见,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是对其旧教育观念的冲击,走进新课程,观念必须先 “走进”,没有教育观念上的真正转变,即使有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方法,也将走样、变味,一旦遇到困难或阻碍,最终必将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必须首先抓好教育观念的转变。新理念研修类课程包括新教育观、新学生观、新教师观、科学发展观、新评价观、和谐社会建立等内容。

②新理念研修类课程举例

例:新的基础教育观

目的要求:本课程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培训加强对广大教师进行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课程内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对基础教育定位的区别;基础教育的社会性,基础教育的本质,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21世纪基础教育新价值取向应定位在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以初学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教学思路:专题研讨。全体教师必修。10学时,2学分。可作为考查课。

(3)教什么(新课程研修)

①新课程研修类课程的含义

我国中小学课程门类多,课时多、难度大、分量重,加重了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这种为应试服务的单一的课程体制和教材内容,课程观念落后,课程体制僵化,课程目标偏颇,课程编制滞后,教师缺乏训练,村金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同意,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在课程目的、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新课程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符合青少年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以综合为特征、从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发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新的理念、能力、热情和动机,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以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等等。新课程研修类课程包括新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评价,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新课程课堂行为变化,新课程与教师行为转变,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学科新教材研究,等等。

②新课程研修类课程举例

例: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

目的要求:本课程属于新课程研修类。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全面认识和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和特征,指导学生尽快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内容:新课程的学习理念;新课程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以及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与特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案例研究分析。

教学思考:专题讲座、研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全体教师必修。6学时,1学分。可作为考查课。

(4)怎么教(新技能研修)

①新技能研修类课程的含义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力。对与教师的新技能尤其要强调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第一,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常言道: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学校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的工作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人与人的交往最根本的是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个体人格的影响力。因此,教师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尤其重要。这里的他人,首先是指学生。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和沟通。教师是一个群体,每个教师需要与其他教师的合作。教师建立与家长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与社区各有关机构中人员的关系,都是形成教育合力和进行有效工作必不可少的。总之,教师的工作是为人、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活动,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故理解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第二,管理能力。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可推卸地承担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能力首先是按教育目的的规划教育活动的决策与设计能力,其次是作为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更要具有使管理本身也成为一种教育力量,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变成让学生在为集体贡献过程中展现特长、发挥优势的舞台。第三,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有关研究与创新能力的要求。以往对教育传递知识功能的强调,使人们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科研和创新能力在此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师的研究与创新大量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展开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也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与创新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教育研究和创新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教师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性地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的能力,这使教师更富有创造性的内在魅力。同时,教师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会使他十分看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疑,这是未来教育十分期望实现的价值。第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当今社会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网络教育、虚拟大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经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和发展潮流。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必须加快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②新技能研修类课程举例

例:新课程与教师技能转变

目的要求:本课程属于新技能研修类。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对教师技能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学习和掌握新技能的自觉性。

课程内容: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表现。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具体表现为教学行为策略和理性认识方式。首先是合作,其中包括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其次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教师应该有能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教育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判断,包括教学情境产生的原因、存在的价值、发展的阶段及结果分析等。

教学思考: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相结合。全体教师必修。10学时,2学分。可作考查课。

(5)在什么地方教(学校特色教育研究)

①学校特色教育研究类课程的含义

这里的学校特色教育研究,主要是指中小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特色教育研究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学校发展战略、学校发展的具体任务,学习型组织与校本培训等。

②学校特色教育研究类课程举例

例:校园文化建设

目的要求:本课程属于特色教育研究类。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校园文化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课程内容:校园文化的概念及本质;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内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及其关系。

教学建议:专题研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全体教师必修。6学时,1学分。可作考查课。

第三节   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程开发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要考虑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的内容,体现和反映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新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其次,要考虑专业课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与教育类课程的比重,把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适当扩大教育学课程门类的比重,重点是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再次,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实际特点。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实际需要,为此课程设置就不能简单划一,要体现和重视不同级别和职称的教师不同的需求,应避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脱节,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发展阶段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实效课程,解决一些各阶段各种不同需要的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情况调查

没有调查研究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是没有价值的,也办不出特色学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必须进行了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查的方式很多,如问卷式、座谈式、观察式、走访式等。

案例: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  您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评估

1.您认为自己能否胜任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的学科专业发展

(1)完全胜任并能主动创新30%(2)能够胜任,应付自如55%

(3)基本胜任,比较吃力10%(4)力不从心5%

2.您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是

(1)理念先进,并能自觉用于教学实践 75%(2)理念先进,可是很少用于教学实践19.5%(3)理念先进,但是无法用于教学实践5%(4)不了解0.5%

3.在教育教学中,您认为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还不足?(可多选,但不要超过6项)

(1)教育教学理论30%(2)学科专业知识10%(3)协调师生关系的技能15%

(4)教育教学技能12%(5)实施学科教学的策略10%(6)指导学舌功能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15%

(7)教学研究能力30%(8)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10%(9)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10%

(10)评价学生的能力10%(11)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50%

4.您当前的外语水平:

(1)上外语网站与阅读有关外文资料

①轻松自如10%②借助工具书基本可以40%③有困难30%④没试过20%

(2)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①好8%②还可以30%③有困难45%④不行30%

(3)是否曾在国外进修,能用外文演讲,与外籍专家、教师等人员进行深入对话

①是7%②否92%

5.您运用信息技术的状况

(1)上网查阅资料和做教学准备①经常75%②有时32%③很少3%④不上

(2)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①经常75%②有时35%③不用0.5%④不会做但用2%

(3)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电子邮件等其他日常用途①经常45%②有时35%③很少15%④不用5%

(4)使用计算机设计与开发管理软件,借助网络进行管理①会设计8%计②只会用92%

6.您参与过科研课题吗?

(1)主持(市、区级、校级)10%(2)参与(市、区级、校级)课题75%(3)没有参与过15%

第二部分  您对专门机构组织教师培训的评估

1.对下面所列的的培训,您感觉哪儿类培训的效果较好?(可多选,但不要超过三项)

(1)新教师上岗培训49(2)教师职务培训28(3)骨干教师研修班30(4)高一层次学历培训38(5)学科专题研修班85(6)出国考察或进修51(7)校本培训31

2.您最喜欢什么方式的教师培训(可多选,但不要超过三项)

(1)系统讲述理论知识10(2)专家讲座或报告37(3)既有理论讲述又有教学实践活动79(4)学科组研讨32(5)在教师指导下做论文6(6)与名教师座谈28(7)学科教学案例分析52(8)名师带教51(9)观摩示范课67(10)教研员听课指导11(11)网络培训13

3.下面哪类培训课程对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明显的帮助作用:(可多选,但不要超过六项)

(1)师德教育38(2)教育政策法规25(3)最新教育教学理论63(4)教学策略与技能75(5)课程改革51(6)外语类9(7)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80(8)现代教育技术81(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5

4.您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是什么?

(1)充分了解,并有一定的态度65(2)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很少,希望加强实践70

(3)有一定了解,但理论与实践脱节,不愿实践12(4)不太了解,愿了解它1

5.在下面若干类的培训课程中,您当前最急需的是哪些?

(1)师德教育12(2)教育政策法规15(3)最新教育教学理论56(4)教学策略与技能56(5)课程改革37(6)心理类47(7)外语类27(8)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76(9)现代教育技术60(10)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5

6.您认为当前专门机构组织的大多数培训

(1)理论性太强,离学校教育现实较远55(2)基本适应教师需要20(3)只是为了拿学分而已48(4)没有什么帮助,反而影响学校工作32

第三部分  您对教师专业交流活动的评估

1.   你希望有什么样形式的教师专业交流活动?

(1)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58(2)学校教师论坛30(3)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61(4)俱乐部式的联谊活动50(5)网上教学讨论与交流21(6)教研组(备课组)活动123

2.您校对教师的交流活动重视吗?

(1)非常重视58(2)比较重视70(3)不太重视13(4)不重视2

3.您所参加的教师交流活动开展的方式主要是:

(1)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54(2)学校教师论坛24(3)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61(4)俱乐部式的联谊活动50(5)网上教学讨论与交流27(6)教研组(备课组活动)64

第四部分  您对自我反思的评估

1.您进行工作反思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经常写教育、教学发随笔  59(2)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写成文章   54(3)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教育、教学的问题   94(4)积极分析领导、教师与学生对本人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    25(5)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71(6)定期对自己的工作作出评价    40

2.您认为认真反思,对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1)非常有效果   22(2)有明显的效果   106(3)效果不明显   13(4)没有什么效果   0

3.您是否经常阅读一些对提高专业水平有帮助的专业书籍或杂志

(1)经常阅读   103(2)不常阅读  32(3)很少阅读   6(4)不阅读   0

第五部分:开放性问题

就您个人的教学需要来讲,在目前教师培训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综述:回答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在学习内容上,大约10%的教师最需要解决的是学科专业知识更新和拓展,涉及外语、历史、生物学科,其中有较多的外语教师最需要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职业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教师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掌握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理论。(2)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丰富体现教学优化原则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家学效率。(3)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具体策略。(4)现代教育技术 培训,如课件设计与制作、网页制作、网络资源的运用等。

在学习方式方面,部分教师建议采取脱产学习的方式效果最佳。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到名校参观、与名师交流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也有教师主张加强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而不是开会。将以年级办公为主、教研组办公为辅,或以教研组办公为主,年级组办公为辅。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能注重实践性,小规模化。培训要有针对性,注重学科特点,可分学科分年级展开,搞大锅饭收获不大。

也有教师认为,就个人教学而言,教师培训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动力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参加培训:实效机制,少点形式,更注重能力的提高:利于教学,与教学要相关,侧重教研、教法等培训。

 

二、校本培训课程开发原则

针对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老师门实际需要,在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问题上强调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除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还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要归结到二者对于科学的依赖性或者科学对于二者的巨大影响。提倡和推崇科学,一切从校情出发,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培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断增加和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要讲究科学性。同时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还要重视教师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教师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

2.   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培训课程开发中,应给人文素养一定的位置,注重追求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智能和审美道德。在校本培训课程目标上崇尚个性。在校本培训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因而,校本培训课程内容必然体现出广博性,课程门类也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在校本培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被培训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互补性原则

校本培训课程是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课程的重要补充。在实现培训目标方面,集中培训课程在实现统一的要求方面比较便利,校本培训课程在达成多样化方面要求方面有长处。集中培训在实现统一性目标方面能显示出其权威性的优点。因此,校本培训课程的设计就要充分体现出它对集中培训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使集中培训课程与校本培训课程相互协调,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

4.   区域性原则

校本培训课程是不同学校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发展的具体情况及其对教师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它强调学校所在的区域性,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学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师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是教师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5.   多样性原则

校本培训课程是具有较大的弹性与柔性的课程,因而,也应当是多样性的课程。校本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很大程度上,教师选择余地的大小,取决于校本培训课程开设门类的多少。校本培训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教师选择的余地越大,学校在培训多面手综合性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多样化的需要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6.   趣味性原则

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符合教师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用探究式、发现式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校本培训课程应紧密联系教师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材料,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校本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学科教师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

三、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开发

1.   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含义

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校本培训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校本培训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提倡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也就是形成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因素来源和直接的实施条件。

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是指保障校本培训课程顺利开发的材料来源,既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校长的办学理念和能力水平、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无形的资源。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是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的条件,是校本培训课程的来源和构成要素,是校本培训课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本培训课程资源为校本培训课程的实现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为校本培训课程意义和教师教育意义的充分展现提供了背景和条件。

2.   校本培训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可以分成很多种类。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和来源的资源,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用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录象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等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却不是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如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场地、设备、设施和环境等。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发展中的问题,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每日每时的教学中的问题、某班某个学生的问题,优秀的教师教学,甚至失败的教学、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校内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是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和信息支持,离开了它,校本培训课程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路线方针及措施、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新课题、教师培训院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教科研机构、教育专家等。

每所学校所处环境及自身条件不相同,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方面也就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同时,每一所学校及它周围都蕴涵着丰富的隐性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这种具有独特性和隐含性的特点决定了每所学校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挖掘校本资源的意识,立足本校实际,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潜在的校内校外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变成现实的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培训资源。只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利用现有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和开发新的校本培训课程资源,才能深化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培训教学质量。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课程开发途径

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现状、专家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课程开发途径。

1.   校长意志下的校本开发

“一个名校长就是一所名学校”、在校本培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校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划者、推动者,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应为每一位教师熟悉,并能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去。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受益者。教师们是校长意志的实践者,在开发过程中,校长应遵循“民主、开放”的原则。所谓民主,即倡导人人平等,每个人的意见都应得到尊重,反对“一言堂”。开放,是指校长与教师合作应以开放的视野和手段去进行校本培训课程开发,避免夜郎自大和固步自封。

2.   专家指导下的校本开发

课程开发实质上是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一方面专家拥有较丰富的课程理论知识,可为学校校本培训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具有开发条件的学校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准备了条件。专家指导下的校本开发有试验式和指导式。试验是指专家依据本身的研究课程而在学校进行的理论试验,同时,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在配合试验的同时,主动进行课程开发。即学校积极地把专家的课程开发研究作为自己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指导是指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以学校为主体,聘请专家当顾问作指导。

3.   师范院校与学校协作开发

学校进行校本培训课程开发时,应邀请师范院校协作。因为师范院校拥有专家群落,是专门培养教师的摇篮,具有系统开发和研究的能力。师范院校与学校合作开发有基地法和现场法。基地法指某些师范院校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由学校积极参与。这种协作虽然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但由于开发充分考虑了学校具体情况,立足于校本培训课程实践,且有学校主体参与,因而也表现出明显的校本特色,对师范院校的办学也是十分有益的。现场法是指由学校设置课程开发项目,师范院校专家莅临现场给予充分、详尽的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校的参与为主,要求全面而充分考察学校具体情况和教师要求,以体现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

4.   校际合作开发

校本培训课程开发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本身的活动,需要与其他学校构成互动关系。这种开发方式是各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原旨相近,区域跨距小,资源可互补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增强课程开发实力。具体方式有:互补整合式、流线作业式、合并交叉式。互补整合式是指合作学校各自执行课程开发计划中的不同部分,最后加以整合,实现成果共享。合并交叉式是把两学校联合的开发人员合并在一起,分成课程开发小组,每组负责不同部分的开发任务。

5、校本教研生成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育教学,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学生加班加点,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学生的学习强度,用这种办法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另一条途径是通过普及教育科学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自主发展。这样不仅会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会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还将会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两种不同的途径会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因此,只有把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才会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教育科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尝试、探索、反思、创新的过程,既需要教师采取行动,付诸实践,也需要教师经常反省思考,校本教研可以产生许多鲜活的案例。因而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思考、行动、创新的过程,成了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附: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案例    某中学2004-2005学年度教育教学骨干培训课程

课程开发依据:主要根据我校的教师构成现状我校是一所建校历史长达半个世纪的重点中学,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我校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刚进校的初任教师比较多,他们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教学实践,不易驾驭好课堂,二是中老年教师比较多,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突出,但也有固步自封,不愿更新教育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学校发展要求。在新课程开展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对教师进行引导,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水平,适应时代需要。

课程目标目标:正在我国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人员最大,决策程序最民主、最科学,准备最充分,态度最谨慎的一次大规模课程改革,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的一次重要创新与探索。它带来的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改革,新课程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只有教师理解了、参与了、执行了,即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所变革,新课程改革才有望成功。

课程实施步骤:第一,由学校集中编印新课程理念集子,由老师自主学习一个月时间;第二,由学校组织市级骨干教师讲解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第三,引导教师尝试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由学校组织赛课、评课活动;第四,由教师写出新课程理念学习与运用的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课程效果考核:第一,集中培训的教师,实施集中点名签到;第二,自主学习的教师凭学习感悟和反思文章作为考核依据;第三,对参与新课程理念试点的班级和教师,取得突出成绩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重庆市www.88pt88大奖娱乐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www.88pt88大奖娱乐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