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8pt88大奖娱乐-“活动式作文教学”中的“阅读”范式与“立人”旨归

日期:2013-2-8 9:17:00 点击数:3908 

宋 杰


摘要:活动式作文教学,其本质是一种认知实践,是在课堂上生成的“探索—发现”模式,其基本形式是“有意义的活动”。在诸多的活动模式中,“阅读”是最不应被忽略的写作指导范式。通过对经典文本的过度诠释,既可以获得写作技法上的启发,又可以触动学生内在的思想、观念、情感、价值等因素,借以实现作文教学的“立人”旨归。

关键词:活动式作文;阅读活动;阅读模式;“立人”旨归;


一、 活动式作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活动

活动式作文教学,旨在批判性地整合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而通过一系列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获得教学成果。众所周知,活动式作文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强调作文教学的活动性、生成性、趣味性、参与性。然而,以活动的方式展开作文教学又不是随意无为的,相反,它非常重视立足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之间“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感悟作文的诸如审题、立意、情感、观念、语言等多方面的要领。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式作文教学中的“活动”,不应该被狭义化,它还包括文学性的审美活动,而其中核心的便是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非同寻常。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之所以困难重重,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阅读活动太少,而平常的阅读课也不能引起学生甚至教师的足够重视。不少教师把阅读课与写作课分离开来,试图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领略作者的思想、情感、观念,而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殊不知,这种人为的隔离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给“读”与“写”这两种语文能力之间隔了一道鸿沟。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应该遵循一个教学逻辑,即“生活—经典—生活”的线性逻辑。换句话说,作文教学的所有素材、思想、情感、观念都必须从生活中来,写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发现生活之美;然而,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直观地获得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技巧,这便需要到经典中去搜寻方法,领悟艺术的美丽,从而在模仿与运用中掌握表达技巧。最后,这些学来的技巧能否为我所用,还需要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贴切地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悟,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形成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个性的文字作品。

生活是源头,阅读是活水,写作是涓涓细流。在作文课上,教师不应弱化阅读的功能,而应当换个角度面对文本,从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当然,选择经典性的文本,能够借助其内在的张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通过学生自我发现或教师的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社会经验、情感经验进行“文本细读”,进而体验经典作品的思想感情、价值立场,甚至细节性的写作技法。

总之,在活动式作文教学课堂的诸多“活动”中,阅读活动应该占据一席之地,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过度诠释”,使学生获得写作所必备的道德立场,情感取向,写作技法等等。这不但可使写作前的指导活动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发现”活动,更能使学生的写作具有厚重感和纵深性,甚至将这种内在的“知、情、意”活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活动。


二、活动式作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范式

活动式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活动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在学生作文前强调对作文的指导,而指导又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等方式进行,突出“活动”,这将有效地打破单纯的作文技法讲解模式。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客体首先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因此客体本身一定的被主体建构成的”,这便意味着活动式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必须在整个体验活动,讨论活动中积极地投入,甚至怀有一种收获的期待。但这种活动并不能仅仅是粗放式的经验运用,或者课堂探讨,而应当上升为一种理性的张力——既牵引着整个活动走向结果,又使得活动的工具与过程都是有章可循,而非毫无章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践行“做中学”,并形成了五步教学程序:情境(给学生感兴趣的生产真实经验的活动情境)——问题(刺激思维又发问题产生)——假定(占有资料,观察并提出假设)——推理(依旧假设,推演解决问题)——检验(行动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是否相符)。这五步教学程序,运用于活动式作文教学中便可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作文课堂活动模式。活动式作文教学与其说需要一种“活动模式”,不如说需要一种体验式认知过程。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通过一种独特而自我的体验方式,获得写作素材,凝聚写作情感,提炼写作主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活动不应当沦为一种形式上的“过场”,而应关注活动本身对学生内在思想、情感、信念的影响。由此可知,活动式作文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师生之间内在的情感交流,而活动本身只是一个话题发起的“引子”,或者触发学生思考,体验的文本范式,形式不拘,内容多样。但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活动本身不是老师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更不是老师人为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走向,也不是老师主观地介绍写作技巧——相反,这一系列过程都是由学生主动体验完成的。只要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体验冲动,那么不论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发言,不论是否亲自参与了活动,他都一定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因为整个课堂氛围就是自由的,交流式的,体验式的认知活动。

所以,在我看来,“阅读与发现”活动便可以成为活动式作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规模式。这个模式由某个“活动”引发,可以真正组织一个活动,也可以引发一个社会焦点话题,更可以引入正反方的争论,更可以进行艺术的浸染(如播放某段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表演或者访谈)与道德的熏陶(比如引入“道德两难”情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体验某种情感或者认同某种立场)。而在确定写作主题的前提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人生经典的基础上,想要引导学生的认知、体验、情感、观念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则必须借助经典文本的过度阅读、过度发现、过度阐释。而值得注意的是,经典性的文本大都具有解读的多元性。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活动”的主旨,埋伏“活动”的线索,通过线性结构的活动进程,获得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收获,并借助现实经验、情感互通等文学的浸染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写作素材,确定写作主旨,升华写作情感,铺陈写作技法,从而完成写作训练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经典文本的启示性作用,完成作文的修改活动。

到此为止,活动式作文课堂教学仅仅完成了基础的“阅读—体验—写作”活动,如果就此结束,则不能形成更加高效的“研究性阅读”活动。所以,当学生的作文通过自己修改,同学互改,教师批改等手段得以定稿后,便形成新的阅读文本,成为下一轮“活动”的阅读材料。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写作的过程,收获写作的乐趣,从而对自我的写作充满期待——毫无疑问,这正是一个科学有效的读写循环链条!

总之,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读写互动模式,意义非凡!依靠阅读活动来引发学生知、情、意、行,并通过写作活动来实现自我表达,自我发现,则是作文活动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说,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作文的可读性,而学生也不应该只学习写作的粗浅技巧,而是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活动,是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艺术形式。


三、活动式作文课堂教学的“立人”旨归

活动教学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更强调思维中的主动、能动活动。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活动”,应当是有意义的体验、交流、互动,而其过程则是内化为学生的写作冲动,或者对写作素材的把握与运用,活动的结果及其评价标准则只能是学生的写作成果——作文。在学生的作文中只要具备了哪怕一点点学生自己的体验、体会,以其自己的文字书写自己的感情,只要有一点点课堂体验形成的写作技巧,就足以认为这样的活动式作文教学是成功的,是值得提倡的。而活动式作文教学的终极价值还不在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实现语文教育的“立人”旨归。

作文课,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德的养成课。因为即便是学生的习作,其评价标准也应该有一条,就是作文中的道德气息,或者换种说法,叫做道德韵味。我们常感觉学生的作文干瘪,枯燥,既缺乏说理的逻辑性,也缺乏表达的艺术性。然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缺乏打动我们的“精魂”!这绝不是因为学生思想幼稚,情感冷漠,技法粗糙,而是因为他们的作文中缺乏一种能触动人心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绝大多数情形取决于作文的道德韵味。一篇有韵味的学生习作一定会有某处闪光点,在我看来,最动人的部分应该是真挚的情感,正义的姿态,以及理性的自我意识。

所以,活动式作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认知实践,是一种课堂生成的“探索—发现”模式,只不过其对象不是科学世界,技术领域,而是学生的思维,情感,及其他内心世界的潜在意念。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有意义的活动实践,调动学生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深刻,多元的认知,或者是对某种情感更加自我,切实的体验,甚至某种推己及人的情感同质化方法,达到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养成。因此,在活动式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课堂活动设计为认识过程、交往过程相统一的模式,既要在活动中获得认识、认知,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此外,还应极尽可能地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过程。要在活动中发掘其原初意义,让学生感知、体验、生成情感经验、道德体验,以及理性观念。

总之,活动式作文教学的活动原则要重内省、重人文、重思辨、重艺术、重观念。要让活动提供一种经验,或者辐射一种情感,引领一种价值导向,从而在运用语言作文的基础上到达语文课堂教学“立人”的核心目标。


  重庆市www.88pt88大奖娱乐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www.88pt88大奖娱乐 渝ICP备11004221 ENGLISH